大通区:刀刃向内强监督 数据铁笼护民利
——从严整治基层公示不规范问题推动阳光治理
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是深化村级事务公开的重要抓手。近期,大通区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村居存在工程信息更新不及时、公示内容不完整等问题,群众通过平台了解村务时遭遇“信息盲区”。对此,大通区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以监督利剑破除形式主义,推动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一、深挖细查找准症结
今年初,监督检查组通过实地走访及查阅发现,部分乡镇村居2023年以来实施的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存在招投标流程不透明、资金使用明细未公开等问题。追根溯源发现,个别村干部存在“重建设轻公开”思想,对区里“应公尽公”要求落实不到位,导致群众对工程实施情况产生疑虑。这暴露出基层仍存在责任意识淡薄、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
二、从严问责强化震慑
针对发现问题,大通区纪委监委坚决亮剑:对监管不严的村党组织负责人进行批评谈话,对履职不力的经办人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并向全区通报典型案例。建立“双查”机制,既查具体问题整改,又查干部作风转变,推动形成“整改一个问题、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的监督成效。通过严肃问责,全区基层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明显增强。
三、标本兼治长效固本
为防止问题反弹,大通区纪委监委打出组合拳:建立“定期调度、不定期检查”工作机制,组建专项督查组常态化下沉监督;制定村级事务公开指导目录,明确6大类42项公示标准;在全区开展“阳光村务”建设专项行动,组织各村开展自查自纠。目前,所有应公示项目均已规范公开,群众通过平台反映问题办结率达98%以上。
四、群众参与凝聚合力
在回访中,村民张大爷对整改成效连连称赞:“现在村里修路花了多少钱、请了哪家施工队,在村务栏和手机上都能查清楚。”我们同步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在12个村(社区)设立“廉情观测点”,聘请老党员、村民代表担任廉情监督员,让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监督者。
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永远在路上。我们将持续紧盯群众关切,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制度落地见效,让每笔民生资金、每个惠民项目都经得起检验,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通过这次专项整治,不仅擦亮了基层治理的“透明窗”,更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为乡村振兴注入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