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概况
地理概貌
地 理 位 置大通区位于淮南市东部,舜耕山北麓,淮河南岸。东与定远、凤阳、怀远交界,南与长丰毗邻,西与田家庵区接壤,北与潘集区隔淮河相望。在地理上处于东经116°21′21″—117°11′59″与北纬32°32′45″—33°0′24″。206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引线淮南连接线、合蚌高速、淮南铁路、合淮蚌高速穿境而过。辖3个镇、1个乡、1个国有农场。
地 形 地 貌
大通区位于舜耕山北麓,淮河南岸,形成南高北低的倾斜地貌。地形由丘陵、河流、低山、湖泊、河湾构成。分为丘陵和平原两大地貌。上窑群山最高峰是朱家大山,海拔212米,海拔200米以上的还有光山、东历山、独山、大北山、洞山、魏家大山、鹰咀山、老鸽山等9座山丘。境内多山,绵延40余里,有山头39座。
水 文 气 候
大通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夏季易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炎热多雨。平均气温16.3℃,与历年基本持平。春季(3月—5月)平均气温16.5℃,夏季(6与—8月)平均气温27℃,秋季(9月—11月)平均气温17.8℃,3个季节均较历年同季正常,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气温5.6℃,较历年冬季显著偏高1.5℃。年高温日数(≥35℃)16天,较历年偏多2天。年极端最高气温38.6℃;年极端最低气温-5.3℃。初霜出现在11月19日,终霜出现在2月24日。
2022年,全区平均气温16.7℃,较常年(1991-2020年,下同)基本持平。年降水量866.8毫米,较常年偏少1.2成。6月23日入梅,较常年(6月21日)偏晚2天;7月11日出梅,与常年(7月12日)接近;梅雨期18天,偏短3天;全区平均梅雨量151.5毫米,偏少36%。日照时数1985.8小时,较常年持平。全年主要灾害性天气有高温、干旱、大风、暴雨、寒潮、雾等。
气温 年平均气温16.7℃,较常年(16.5℃)偏高0.2℃,基本持平。3月异常偏高2.4℃,6月、8月、11月显著偏高1.8℃、1.5℃、1.7℃,12月异常偏低2.3℃,2月显著偏低1.6℃,5月、10月偏低1.1℃、1.4℃,其余月份正常。
春季 (3一5月,下同)平均气温17.2℃,夏季(6-8月,下同)平均气温28.6℃,秋季(9-11月,下同)平均气温17.7℃,2021-2022年冬季(2021年12月一2022年2月,下同)平均气温3.5℃。春季较常年同期偏高0.7℃,夏季较常年同期偏高1.2℃,秋季持平,冬季较常年同期偏高1℃。年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下同)40天,较常年偏多22天。年极端最高气温38.8℃,出现在8月12日和1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7.4℃,出现在12月18日。
降水 年降水量866.8毫米,较常年(984毫米)偏少1.2成。3月降水量显著偏多1.8倍,10月显著偏多57.2%,1月偏多31.4%,5月、9月、12月异常偏少89.0%、97.9%、94.4%,4月显著偏少58.4%,2月、8月偏少33.5%、48.2%,其余月份正常。春季降水量197.9毫米,夏季降水量454.8毫米,秋季降水量137.1毫米,冬季降水量77毫米,秋冬季较常年同期偏少25.3%、26.2%,其余季节正常。年降水日数80天(降水量≥0.1毫米),暴雨日数4天(日降水量≥50毫米,下同)。全年1月、2月和12月出现降雪天气,年雪日数18天,全年积雪日数4天,分别为2月7日、8日、17日和18日。江淮之间6月23日入梅,较常年(6月21日)偏晚2天;7月11日出梅,与常年(7月12日)接近;梅雨期18天,偏短3天;全区平均梅雨量151.5毫米,偏少36%。
日照 年日照时数为1985.8小时,较常年(1963.9小时)略偏多。年日照百分率为45%,日照充足天数(年日照百分率〉60%)155天,日照不足天数(年日照百分率<20%)128天。
行政区划
大通区辖3个镇、1个乡、1个街道、15个社区、46个建制村。其中上窑镇辖上窑、外窑、泉源、马岗、窑河、马庙、方楼、张郢、余巷、红光、云南岗11个建制村和上窑1个社区。洛河镇辖西湖、洛河、陈郢、王庄、陈庄5个建制村和胡圩、金庄、洛河、洛电4个社区。九龙岗镇辖魏嘴、九龙岗、王楼、曹店、夏农、夏菜、方岗、陈巷8个建制村和新建、淮舜、红旗、重华4个社区。孔店乡辖安塘、大郢、东河、古堆、河沿、洪圩、胡拐、欢灯、孔店、刘庄、毛郢、沈大郢、柿元、舜南、松林、王祠、吴大郢、新街18个建制村。大通街道辖瀚城、矿南、站后、居南、远望、居北6个社区。
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区境两山与淮河之间为平原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和东部是丘陵地带,分别属于舜耕山脉和上窑山区。地貌有平原和丘陵两大单元,地形有岗地、湾地、山丘、平原,为众多的动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全区总面积3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164万亩,城市郊区和农民住宅占去部分可耕地,洛河湾有1.47万亩(不包括经开区)耕地,属耐干旱的潮土和淤土,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质土壤,还有一部分丘陵地、岗地。上窑山和舜耕山脉、农村庭园、“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种植各类经济作物和经果林,进行动物养殖,发展农村经济。
二、水资源
区境水资源主要有淮河、高塘湖、地下水和降水。
降水:年均降水量900毫米,但年度、 季节分配有很大差异。降雨量最大的是1956年1428.3毫米,最小的是 1966年471.9毫米。每年冬春降水350毫米,夏秋550毫米。小麦全部生长期需水350-510毫米,略有缺水,夏秋季降水可以满足大豆生育期需水量。水稻和蔬菜需水量大,需要补充的水分完全依赖灌溉。
淮河、高塘湖、泉源水库、蓄水塘坝及工厂排放的无毒废水均可用于农田灌溉。高塘湖境内3.62万亩,水质清冽,无污染,水草等天然饲料资源丰富,为水产养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也是市区渔业生产基地。在洛河湾取用地下水的有市纺织厂等单位。
三、生物资源
区境内的生物资源有:
野禽类:燕子、猫头鹰、喜鹊、天鹅、斑鸠、野鸭、叫天、啄木鸟、沙和尚、布谷鸟、画眉、百灵、白头翁、灰喜鹊、大雁、乌鸦、雉鸡、鹌鹑等。
家禽类:鸡、鸭、鹅、鸽等。
野兽类:野狼、野猫、兔子、刺猬、黄鼠狼、狐狸等。
家畜类:猪、奶牛、水牛、黄牛、马、驴、骡、绵羊、山羊、猫、狗、兔等。
鱼类:鲢鱼、鲤鱼、鳊鱼、鲫鱼、青鱼、黑鱼、银鱼、黄桑、鲲鱼、季鱼、马浪、参条、鳗鱼、黄鳝、泥鳅、蟹、螺、蚌、鳖等。
水生植物类:芡实、菱角、芦苇、莲藕、菱白、蒲草、金鱼、藻、水葫芦、水浮莲、水葱、水竹叶、水花生等。
中药材类:野菊花、月季花、地丁草、蒲公英、金伏花、龙胆草、半枝莲、马鞭草、大蓟、小蓟、苍耳子、牛子、远志、杏仁、败酱草、蛇舌草、白花、黑苏子、苏子、地龙、天龙、地必虫、蔗虫、蝉衣、绿豆衣、蜣螂、白扁豆、蚕沙、木夕、牛夕、仙鹤草、夏枯草、浮萍、苡仁、枸杞子、半夏、银花、地骨皮、大青叶、瓜娄、板蓝根、瓜娄仁、麦冬、丹皮、天花粉、白芍、青芍、天南星、龟板、鳖甲、泽兰、茺蔚子、白子仁、蛇床子、竹叶、地夫子、急性子、车前子、夜合花、桑椹子、落石藤、山药、白豆衣、百合、丝瓜络、冬瓜仁、冬瓜皮、紫河车、石榴皮、小茴、柿蒂、艾叶、银杏、白茅根、刺猬皮、姜蚕、鸡内金、何首乌、苦参、苦楝子、二丑、柴胡、薄荷、莱藤子、黑芝麻、蜂蜜、地舆、党参、山枣仁、威灵仙、蝎子、蜈蚣、白头翁、丹参、藕节、山查、鱼腥草、苍耳、马齿苋、鱼腥草、车前草、菟丝子、益母草、沙生、莲子、谷精草、芡实子、野菱、三棱、拟灯心草、芦苇、浮萍草、水菖蒲、野慈茹、水葫芦、荸荠、血芡草、桑叶、早蚕、蝮蛇、蟋蟀、水虻、水蛭、红娘子、蝉蜕、田螺、蟾蜍。矿物中药有、龙骨、人中白、铜绿、灶心土、煤珀、生铁落等。
树木类:椿树、柘树、桑树、楝树、槐树、檀树、黑松、雪松、马尾松、柏树、银杏、刺槐、侧柏、棠梨、皂角、白杨、风杨、黄连树、丝棉树、重杨木、核桃树、香桃树、法梧、油桐、梧桐、香椿、女贞、梓树、栾树、川楝、垂柳、板粟、水杉、杉木、池杉、榆树、刚竹、毛竹、刺槐、樟树等。
花草类:白梅、腊梅、红梅、海棠、月季、翠兰、 白玉兰、广玉兰、杜松、万枫松、罗汉松、芙莲、俞叶梅、蔷薇、龙爪菊、绒线菊、白菊花、银须菊、黄菊、紫薇、柴竹、山葡萄、代代红、五角枫、荚竹桃、南天竹、仙人掌、美人娇、牡丹、芍药、桂花、黄荆、文竹、茶花、丁香、迎春、荷花、玉赞、凤仙、芭蕉、海桐、紫荆花、半枝莲、万年青、杨兰菊、牵牛花、金银花、叶下珠、绣球花、杜鹃花、鸡冠花、水巴根、兰草、茴草、巴根草、芳青草等。
四、矿物资源
煤炭:大通和九龙岗地下蕴藏煤炭,宣统二年(1910年)始建的大通煤矿开采区南靠舜耕山,北距淮河5公里,矿脉东西向,东西长5公里,南北3公里,属二叠纪煤系,煤质含硫、灰分低,挥发性高,1979年采竭报废。九龙岗矿区在17世纪就有土窑开采,民国19年(1930年)建矿,煤层属二叠系山西组与盒子组,均被第四系黄土层覆盖。煤系地层受舜耕山逆掩断层挤压,产生歪斜褶曲,造成地层倒转,储量3195万吨,采煤层14层,采煤厚度23.6米,肥气煤种,含油20%,发热5000-7000大卡/公斤, 1982年采竭报废。
山石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的有:石灰石、垩陶土、大理石、太湖石、石英石、方解石、铁矿石、赤土、石乳、轻质陶粒、矿泉水等。
以粘土为资源的古寿州窑,始于南北朝中晚期,在隋朝到唐朝为鼎盛期,唐末衰落。主要品种:壶、盆、钵、孟、碗、罐、枕、杯、豆、纺轮、缸、玻璃筒等,色有黄、酱、黑、青、茶、紫,色均匀,制作精美、光亮如镜、被陆羽称为:“ 色紫、茶色黄、声如磬、明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