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上窑镇:“准实洁”擦亮基层干部先锋名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指明方向。基层干部作为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展示了党委政府在基层的形象,因此要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把稳“准、实、洁”三大方向,擦亮基层干部先锋名片。
以“准”为要,筑牢信仰之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筑牢信仰之基,必须把准镇域各部门机构、村级两委等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需求。我镇深入贯彻落实《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创新构建“三维立体”培训体系,精准提升基层干部政治素养。一是开展“履职清单”调研,通过部门梳理、个别访谈等方式,分类梳理镇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等不同群体培训,建立差异化培训方案;二是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学习平台,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等载体,强化理论知识,线下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读书班等形式,今年开展集中学习9场次,研讨7次;三是创新“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上窑镇文化站等阵地,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50场,服务群众800余人次。我镇特别注重发挥本土特色,创新“小院议事”“板凳会议”等拉家常的学习形式,通过“方言宣讲”“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大家熟悉的氛围中报团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干部心田。
以“实”为本,锤炼实干之本。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出发点在“学”,落脚点在“做”。基层干部要加强实干之行,树牢求真务实的责任担当。一是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围绕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开展实操行动。今年成功解决了马庙村一条长达66米,18年未解决的“断头路”,形成“党委领导、代表推动、依法治理、温情化解”的基层矛盾化解机制。二是实施“青蓝结对工程”,安排11名经验丰富的镇级领导干部与“青雁计划”年轻干部结对帮扶,在理论学习、项目建设、群众工作中言传身教;三是建立“一线考核”机制,将基层干部在防汛抗旱、秸秆禁烧等重大任务中的表现作为检验培训成效的重要标准。今年以来,全镇干部累计走访群众6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个,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权为民所用”的深刻内涵。
以“洁”为纲,绷紧纪律之弦。金就砺则砺,木受绳则直。加强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注重常态化长效化相结合,提前防范,防微杜渐。我镇坚持教育在先、预防为主,多措并举筑牢廉洁防线。一是构建“大监督”格局,镇纪委联合党建办、财政所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线索互送、联合检查”工作机制,上半年开展联合检查6次;二是创新警示教育形式,通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增强教育感染力,深化思想教育;三是强化监督执纪,聚焦惠民资金发放、村级“三资”等关键领域,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上半年,共处置问题线索51条,党纪处分15人,开展提醒谈话1人次。特别在重要节假日前夕,通过发送廉洁短信、开展明察暗访等方式,持续释放从严信号,政治生态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