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窑镇人大:践行人民民主实践站,唱响“初心为民”最美华声
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重要阵地。上窑镇人大进一步融合我镇特色,选取基层组织作用强、人民群众基础好、平台载体建设实、民主实践氛围浓的方楼村第四代表小组探索建设我镇第一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通过聆听“基层声音”的为民情怀打造精准功能定位、聚焦“民生关切”的实干担当建强履职能力、发挥“破立并举”的敢做善为实施高效作用,积极打造功能聚焦型实践站点,推动人大工作全面融入上窑镇质量发展新图景,唱响“初心为民”最美华声。
用“基层声音”的乐符,入脑入心的奏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华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方楼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通过征集民意、每月固定组织驻站人大代表接待和走访联系群众等方式,时刻聆听“基层声音”,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让为民初心“时刻在线”。
从“厕所革命”到人居环境整治;从建设高标准农田到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桩桩件件,都饱含着人大代表对人民的拳拳深情。区人大代表方昌龙在深入走访选民的过程中了解到,窑云路方楼村街北路口处存在一间无功能住房。该房屋所处位置恰在两路口的交汇处,严重阻碍过往行车辆与人行的视线,且随时有倒塌风险,给出行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得知这一情况后,区人大代表方昌龙迅速组织召开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通过积极联系房屋主人,就拆除事宜进行充分沟通与商讨。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对该危险房屋进行及时拆除,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村民的出行安全和生活环境。
用“民生关切”的乐符,声生不息的奏响“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华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民生”就要“听民声”,“听民声”更要躬身入局有“回声”。窑河村徐郢组村民家中,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大湾地两头有沟渠,中间一段近200米无沟渠,每年雨水季节,因排水不畅,大湾地农田时常被雨水浸漫,严重制约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农户因排水不畅浸漫庄稼问题,村两委成员、人大代表们在方楼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内举办了一场排水沟造工作动员会,会上,党政领导、人大代表与居民“唠家常、听民声”,全面收集居村们关于沟渠改造诉求意见,最终会商,坚持急事即办,一边组织疏浚渠道,一边开挖中间新渠道,进行清淤,铺设管道,修建窨井。项目目前已经全部完工,中间渠道开挖铺设管道已完成,大湾地水路畅通无阻,90余户近490亩农田受益。极大提升了周边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用“破立并举”的乐符,敢做善为奏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斗华声。“新者,如泉涌于荒漠。”建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不能“大水漫灌”,更不能“一刀切”。方楼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结合我镇产业园区这一独特资源禀赋,为更好地为园区企业服务,同时积极响应人大代表助力招商引资“五个一”活动,积极参与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方楼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主动架起了服务企业的“连心桥”,通过积极创新探索“实践站+产业发展”新模式,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落实“五个一”要求,打好民主协商“组合拳”。人大代表积极助力淮南市红色研学基地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3.556亿元,规划用地574亩建设,建成后具有项目食堂、寿州窑文化园、综合服务区、接待中心等业态,主要从事红色文化研学体验、户外拓展训练等,逐渐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我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还组织召开上窑工业集聚区企业家恳谈会、建材类产品对接会,研究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上窑企业产品内循环,助力企业持续做大做强。
全过程人民民主,源头在基层,落脚点也在基层。上窑镇人大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通过建设基层实践站点,让村民、代表、政府部门之间实现了良好互动,基层社会治理渠道更加畅通,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真正实现以“小阵地”唱响“初心为民”最美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