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大通区突出创建为民利民惠民导向,让幸福触手可及——用文明筑城 向幸福出发

发布时间:2025-07-10 14:33 点击数: 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炎炎夏日,漫步大通城区,道路整洁、四通八达,行人车辆通行有序;改造后的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干净整洁、面貌一新;华灯初上,洞山大道流光溢彩……如今的大通,文明之风拂过,美景尽收眼底。

文明是一座城的幸福底色,更是一座城的内在气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大通区突出创建为民利民惠民导向,把创城变成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提升品质的过程,群众文明意识不断增强,城乡环境面貌全面改善,城区功能品质日益完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淮南东大门”更有活力、更具魅力。

加强宣传引导,在共建共创上下功夫。该区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运用“结对共建”“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等活动载体,以“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加大入户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创城意识。利用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区直相关部门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明创建活动100余场,不断提升创城工作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深入开展“携手同心塑文明 共筑大通新名片”宣传活动,发放《致大通区居民朋友的倡议书》300余份,鼓励居民广泛参与文明创建工作,凝聚文明创建强大合力。

提升城市功能,在精准精细上下功夫。该区抓好道路设施建设,围绕环铁路、民主路等主次干道进行全面排查,对破损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面进行及时修复,协调新增及补划非机动车停车线5167米,修复隔离设施14处。加强道路两边绿化带管护和公益宣传栏设置,扎实做好侧石、窨井、排水管道的动态维护工作。抓好九龙岗镇南门口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人员深入实地摸排和解决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小区居民的满意度。在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增设临时公厕6个,更换及维修公厕设施41处,增设指示牌28处,为游客提供便利。

优化城区环境,在长治长效上下功夫。该区着力改善市场环境,持续加大对南城、金丰易居等6个菜市场改造提升力度,重点整治市场内占道经营、杂物堆放、垃圾清理等问题,规范出店经营1160余次、流动摊点1320余次,清理店外占道物品850余处,加强家禽、水产等区域环境卫生,健全完善菜市场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提升菜市场建设管理水平。实施城区网格化管理,推动环境卫生对标达标,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实施精细化管理,合理设置公告栏、广告牌,拆除违规及破损店面招牌20块,清理各类墙体“三乱”小广告680余处。

弘扬文明风尚,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该区积极挖掘和培育身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通过“好人榜”、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引导广大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今年大通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淮南好人”2人。同时,大通区注重发挥志愿服务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弘扬新风。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通讯员 姚黎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