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着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淮南日报】知心贴心暖心安心 守护“幸福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2-11-22 09:01 点击数: 来源:淮南日报 作者:朱庆磊
【字体:
 

自今年8月大通街道社区食堂开业后,家住远望社区的穆同霞老人和邻居就成了社区食堂的常客。“社区食堂环境整洁,价格合理,饭菜可口,符合我们老年人清淡的口味,感觉省事又省心。”穆同霞告诉记者,社区食堂开在家门口,既解决了老年人吃饭不方便的问题,也解决了子女的后顾之忧,这件暖民心实事办到了老年人的心坎上。

小食堂大民生。为解决好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今年大通区实施了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城市社区按照10分钟就餐服务圈合理布局,农村优先在留守空巢独居等老年人多、居住比较集中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布点,把食堂建在老人家门口。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1个社区食堂、15个城市老年助餐点和13个农村老年助餐点,并相继投入运营,为老年人就餐提供便利和实惠,用心用情温暖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根据老年人年龄、经济困难程度等情况给予就餐补助,60至69岁、70至79岁、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餐分别补助1元、2元、3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每餐补助3元,补助不可叠加使用,并在老年人给付就餐费用时自动扣减,让老年人愿意吃、吃得起。”大通区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大通区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细则,在目前建成的29个社区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基础上,明年计划再建设不少于9个社区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届时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获得感、幸福感更加持续。

人世间,最美不过夕阳红。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大通区委、区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过实施多个养老服务项目,强化养老服务保障,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聚焦人人可享,持续提高居家养老保障能力

当前,居家养老仍是主流养老模式。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大通区实施了上窑镇外窑村、马庙村、洛河镇洛河村、九龙岗镇陈巷村和孔店乡安塘、河沿、舜南、洪圩8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为农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文体娱乐活动、教育学习、助浴、日托等服务场所,同时正在谋划下一批村级养老服务站布点建设。实施了26户特殊困难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其居家进行无障碍、安全性、适老性、辅具适配等方面改造,同时还启动第二批39户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了30张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建设,主要根据老年人具体情况,通过与养老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配备防走失装置、紧急呼叫器等智能化改造,开展上门服务,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条件。落实了老年人福利待遇,发放80至99周岁老年人高龄津贴82.06万元,百岁老人长寿保健费7.35万元,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47.5万元。

聚焦重点人群,着力改善特困供养机构条件

大通区现有居住特困供养人员的养老机构3家,分别是孔店乡洪圩养老服务中心、河沿养老服务中心和上窑镇养老服务中心,收住特困供养人员近100人。为改善在院老人的生活条件,今年初该区筹集资金50万元,为3家特困供养机构改造修缮了食堂、洗衣房、洗澡间以及电动车集中充电停车棚、无障碍设施等。目前,又向上级部门争取和筹集资金约140万元,启动了3家特困供养机构的提升工程,待提升工程完工后,拟将在这3家特困供养机构推行公办民营等新型运营模式,解决乡镇敬老院管护能力相对薄弱问题。

聚焦多元化服务,保障引导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民办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通区大力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积极落实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政策保障,今年兑现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268万元,现有7家民办养老机构运营发展良好。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又引入养老服务项目3个,目前在九龙岗镇境内的颐居阁养老园已建成,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位于大通街道瀚城四期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已基本完成建设,该项目利用2600平方米配套的养老服务用房,建设100个床位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是集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大通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瀚城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智慧养老呼叫平台、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中心、社会组织党建服务中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养老服务和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综合体,目前正在购置设施设备,近期将投入使用;位于洞山东路南侧的安颐养老园项目已开工建设,切实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11.22/A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