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精准发力 多措并举啃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硬骨头”
为切实巩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近期,大通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聚焦堵点问题,主动担当,综合施策,打出一套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的“组合拳”,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面排查梳理,摸清问题底数。成立工作专班,组织精干力量,对全区历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复核。重点围绕工程未完工、配套设施不完善、管护责任未落实、项目验收未通过、资金拨付有障碍、群众反映强烈等“痛点”问题,建立详细的问题台账和项目清单。深入项目区田间地头,走访农户、村组干部、施工单位,全面掌握遗留问题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和影响范围,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准。
坚持分类施策,精准靶向发力。针对排查出的不同类型问题,区农水局坚持“一案一策”、“一事一议”原则,精准制定解决方案。对于因资金链断裂、施工纠纷等原因导致部分工程未完工的,积极协调各方,筹措落实后续资金,依法依规处理纠纷,督促施工单位限期完成扫尾工程;对于机耕路、灌溉渠系、泵站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或损毁的,科学规划,整合资源,优先安排资金进行修复、配套或升级改造,确保设施能用、管用、好用;对于建成后管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机制不全的问题,牵头研究,明确管护主体(村委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对于因资料不全、程序不规范等导致项目无法验收或结算滞后的,组织专门力量,协助项目单位完善资料,理顺程序,加快验收和结算进度;积极对接财政等部门,厘清责任,依法依规加快资金清算和拨付流程;群众关切类。对于因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占地补偿、青苗补偿、施工影响等引发的群众诉求,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和沟通协调工作,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强化要素保障,凝聚攻坚合力。将解决问题纳入局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压实责任;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专项资金,同时统筹整合区级相关涉农资金,优先保障遗留问题解决的资金需求;主动加强与财政、发改、审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破解难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适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处置过程公平公正、结果经得起检验。
截至目前,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已成功解决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停工,河沿村、新街村800亩土地无法耕种,2022年高标准农田设计不合理缺挡板等多个问题。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下一步,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将持续发力,攻坚克难,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剩余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的整改销号工作。同时,以解决问题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更加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