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五个强化”组合拳--筑牢大通防汛抗旱安全防线
进入主汛期以来,大通区农业农村水利局采取多种举措,通过一手抓防范洪涝灾害,一手抓应对可能出现的旱情,打好防汛抗旱“五个强化”组合拳,筑牢大通防汛抗旱安全防线。
强化监测预警,提升感知能力。利用自动监测站、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加密对雨情、水情(河流、湖泊、水库水位)、墒情(土壤湿度)、工情(水利工程运行状况)等方面的实时监测频次。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及时精准发布暴雨、洪水、干旱等预警信息,明确影响范围、程度和风险等级,形成预警合力。
强化科学调度,发挥枢纽作用。汛前科学调度湖泊水库水位,预留充足的防洪库容,确保拦洪削峰能力。汛中根据实时雨水情,按照防汛方案动态优化水库、闸坝等工程的调度,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洪水资源利用。做好抗旱水源保障工作,在旱情发展或预测可能发生干旱时,通过水利工程统筹调度各类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合理安排农业灌溉用水。
强化排查隐患,筑牢安全防线。定期开展汛前安全检查,对水库、堤防、涵闸、泵站、山洪灾害易发区等进行拉网式排查,不留死角。对发现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建立台账,督促限期整改销号。加大对在建重点水利工程监督指导,确保工程在汛期安全度汛。开展河沟、渠道、水系清淤疏浚,确保行洪排涝畅通,提高灌溉效率。
强化应急体系,提升处突能力。根据防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风险,及时修订完善农水局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细化处置具体措施和流程。强化应急演练,配合区防办组织开展不同层级、不同场景的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积极对接市局,争取防汛物资下拨;加大应急部门联系,检查、补充和更新防汛抗旱抢险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加强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做好防汛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撑,同时组织好群众性巡查抢险队伍,明确职责,加强培训。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防汛责任。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加强督查指导,强化值班值守,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指令及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措施,区农水局力求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全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