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通区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明白纸

发布时间:2024-05-15 09:17信息来源:九龙岗镇文字大小:[    ] 背景色:       



赤霉病是我小麦生产上的要病害,该病害具有可防可控不可治的特点,一旦错过防治窗口期,会造成小麦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和籽粒中真菌毒素超标,直接影响小麦销售和种植效益。小麦种植户要落实“见花打药、两次防治”的防治策略重点做好小麦抽穗扬花期化学药剂防治,以及籽粒收获后的收储管理。具体防治技术意见如下:

1. 防治策略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兼治穗蚜、锈病、白粉病。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两次预防”的原则。

2. 防治适期。抓住小麦齐穗期至初花初期(见花打药)开展第一次预防,施药后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预防。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停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施。

3. 防治方法。防治赤霉病用药推荐使用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5毫升/亩或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毫升+25%丙环唑乳油40毫升/亩或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60毫升/亩等。也可选择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叶菌唑、戊唑·醚菌酯、氰烯·己唑醇,或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等单剂与三唑类药剂混用。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兼治蚜虫,预防早衰,加吡蚜酮、噻虫嗪、磷酸二氢钾等混合喷雾;防治锈病或白粉病,可选用烯唑醇、三唑酮、丙环唑、腈菌唑等药剂喷雾防治。

4. 注意事项。选择无人机防治赤霉病时,亩用水量为2.02.5升、飞行高度为小麦冠层上方1.82.2米、飞行速度小于6/秒,新机型可适当调整;当环境风力三级及以上(风速大于4 m/s,应避免施药,防止对周围经济作物产生药害;作业时可选择添加农药减量助剂、沉降剂等,配合稳定剂使用。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时,要严格控制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喷施浓度,避免产生肥害。

5. 收储管理。小麦收获后,及时采取晾晒、烘干等方式尽快将籽粒中水分降低至安全水分以下,防止赤霉病菌继续侵染导致真菌毒素增加。

             大通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大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44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