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淮南市大通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1-04-13 08:12信息来源:大通区农业农村水利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0年以来,按照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大通区立足实际,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村改革、工作推进扎实抓好三农工作,现将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38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兴旺(总分23分,自评得分23分)

(一)粮食生产: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合理设立粮食收购网点,完成收购一等小麦1729吨,完成销售出库粮食10105吨,所有库点全部纳入“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统一管理,业务数据准确率、视频在线监管系统年度平均连通率、设施设备年度平均在线率在100%;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7家“放心粮油”挂牌和2家“主食厨房”申报;大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全年粮食总产11.75万吨。

(二)生猪稳产供保:2020年年度生猪存栏、出栏任务数分别为4000头、10000头,全区共存栏生猪4970头,出栏11800头,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24%、118%,均达到序时进度要求。

(三)农业产业化:2020年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平稳,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累计占比3.1%,今年招商引资农业产业项目3家,包括生猪养殖产业链项目、民俗文化园建设项目、中科院大叶蛋白菊安徽种植示范基地项目,计划投资7.3亿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了《大通区促进农业发展奖补政策实施意见》,调动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提升我区农业企业的竞争力。

(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推进农家乐建设,我区正在经营的农家乐2家,为胡胡家生态园3A级、瓦埠湖度假村4A级农家乐,其中胡胡家生态园荣获“2019年全省百佳农家乐”称号、2020年成功入选“安徽首批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生态园旅游年收入600余万元,解决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40余人,年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推进旅游扶贫示范点的建设,河沿村作为市级旅游扶贫村,现有草莓种植面积1000余亩,文化长廊和文化休闲广场一处,每年吸引淮南、合肥、滁州等地数千名游客前来踏青。

(五)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积极引入沪苏浙地区农业领域投资,我区高塘湖4.3万亩水面实施净水渔业项目经过公开招标,由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承担该项目,落实了高塘湖大水面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工作;2020年生猪养殖产业链项目,淮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为浙江天邦集团子公司,在我区上窑镇建设现代化生猪养殖场,预计存栏1.6万头母猪,年出栏商品仔猪40万头。

(六)乡村信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电商示范村申报工作,支持安徽景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电商示范企业和知名品牌,进一步扩大我区电商企业的知名度。积极推动安徽智云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互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两家电商经营主体入限上商贸企业库,推动我区电商企业壮大发展;做好益农信息社建设工作,2020年建设完善益农信息社48个,做到了全区行政村全覆盖。

(七)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常态化开展“2+N”就业招聘,转移农村劳动力1633人,全力保障劳动关系总体稳定,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41起,帮助200余名农民工清欠工资200多万元。积极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建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与淮南市职业技术学院、淮南联合大学合作,完成2020年创业培训工作。

二、生态宜居(总分21分,自评得分21分)

(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按照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5部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实施,开展村庄规划调研工作,运用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机遇,规划先行,积极实施空心村整治工作,实现人居环境整村整治,已完成3个村的调查摸底工作。强力推进厕所革命。2020年全区新建45个砖砌三格式化粪池厕所,其中上窑镇34个分别是外窑村22个,泉源村12个,洛河镇11个,分别是王庄村10个,洛河村1个。农村改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财政投入4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抽粪车、潜水泵、配套管件和前期维护费用。美好乡村建设,上窑镇马庙村被列为2020年美丽宜居示范村,财政投入30万元,用于马庙中心村老旧路灯的替换、道路的维修,绿化带的杂草清除和绿植补栽等建设。

(九)秸秆综合利用:积极制定《大通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020年工作要点》,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印制了500份《致广大联合收割机手的一封信》和1000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明白纸,并通过联通信息平台向本区收割机手免费发送秸秆综合利用和农机操作规范信息,进行广泛宣传。三是制定了大通区小麦秸秆还田技术方案,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做到技术宣传到位。全年综合利用率90.68%,产业化利用量占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比例为52.95%、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占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比例为35.01%。

(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我区26家规模养殖场因环保关闭和禁养区关闭等多种原因,截至2020年底只剩15家。2020年度大型养殖场和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均达到100%,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7.12%(包含经开区),顺利完成了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考核任务。按照我区以蛋鸡饲养为主的养殖现状,以畜禽废弃物处理中心和规模养殖场改造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畜禽资源化利用工作,确定了淮南市厚德萌鑫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我区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利用中心项目,窑云地方鸡种禽场、永波养殖场、黄英养鸡场为3家规模养殖场改造的项目主体。截至目前1家处理中心和3家规模养殖场的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

(十一)秸秆禁烧工作:制定《大通区2020年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印发《致全区农民朋友的一封信》,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宣传方式,积极动员村民做好秸秆禁烧,实现辖区全覆盖,成立禁烧巡查组,禁烧重点时段入驻乡镇街道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巡查考核。建立秸秆禁烧逐级包保责任制,区党政领导和区直相关部门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包村(社区),村(社区)两委干部包村民组,村民组包具体田块,做到空间覆盖无空白,责任落实无盲区,监督管理无缝隙,实现了层层包保、网格到人,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十二)化肥农药使用量:一是积极组织全区农技人员在关键农时进村入户指导。二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应用,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3.59万亩,实现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的全覆盖。三是积极开展小麦穗期一喷三防工作,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加强对小麦赤霉病和穗蚜的防控。2020年大通区化肥施用量(折纯)12070吨,同比下降2.5%。农药使用量791吨,同比下降2.8%。

(十三)河(湖)长制落实情况:成立大通区高塘湖生态环境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及高塘湖管理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乡镇成立高塘湖渔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党政班子领导专项负责;对境内所有登记在册的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现场核查和整治,目前6个入河排污口的已按要求全部完成整治任务;开展高塘湖环境整治工作,湖面围网、毛竹全部拆除,清除湖面所有大船,集中停放,集中统一处置,排查沿线违章建筑,限期全部拆除,集中整治违建房屋3处,清理3处,清理养殖场14处。

(十四)林长制实施和村庄绿化情况:2020年度全区有林地面积7995公顷。森林覆盖率24.76%,林木绿化率27.11%。全区现有活立木总蓄积量398122立方米。2020年增绿补绿行动计划完成5700亩;强化消防队伍建设,依托大通消防大队建立一支由50人的训练有素的消防队伍,同时根据我区林带分布实际又分别在上窑镇、九龙岗镇、孔店乡各成立1支20人左右的防火护林员队伍;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区政府每年投入23万元为各乡镇防火器材购置、维修、人员经费,并将该项资金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强化值班工作,区防火办严格按照森林防火值班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十月份开始,区林长办、森防办在全区境内开展了森林防火月宣传活动,共计宣传活动4次,每周一次,在各乡镇、街道、村挂横幅268条,森林防火宣传资料5000余份。

(十五)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积极响应省、市级号召,为了加强我区天然水域禁渔期管理,制定了《大通区2020年禁渔期管理工作方案》并编制了致广大渔民一封公开信;加强宣传,制定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安排专人进行定期巡查。

(十六)土壤污染防治:一是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今年以来完成4个建设村的整治工作;二是制定印发《大通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各乡镇全面摸排辖区内黑臭水体情况,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或通过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十七)耕地保护: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保持了基本农田及耕地的总量不减少,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违规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开展绿化造林、挖湖造景、非农建设等耕地非农化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区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4份,乡(镇)政府与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48 份,签订率为100%;对基本农田重新进行了划区定界工作,重新制作粉刷标准永久性保护牌 5个,界桩200个,划定基本农田面积 10717.29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 74.95%。严守耕地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项目,投入2330.85万元,累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3个,新增耕地2304.34亩;制定大通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大通区生态环境分局、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通分局关于印发大通区全面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委托安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完成孔店乡王祠村64亩受污染的耕地农户进行宣传指导午收后种植油菜作物,严禁种植小麦,委托安徽农业大学对当地土壤质量安全利用技术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三、乡风文明(总分6分,自评得分6分)

(十八)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层文化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行政村和社区通过资源整合、完善功能,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完善村级文化室配套建设等方式,先后建设了一批配套功能齐全、辐射范围广泛、富有生机活力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展目前全区46个行政村,15个社区,按照八个有的标准,已达标的村加社区共计59个,达标率为96.7%。  

(十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区文明办根据《大通区2020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安排》,组织农村学校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指导学校按照“六好”标准,组织参加第二届淮南市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其中孔店中心校、马厂中心校2所农村学校进入拟申报淮南市第二届文明校园名单。

(二十)文明村镇建设:全区46个行政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村规民约》,做到制度上墙,有章可循,管理规范;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推荐评选活动,用孝悌和睦家风带动婚丧嫁娶新风;组织开展大通区首届区级文明村以及市级、省级文明村镇推荐申报工作,经参评单位自愿申报、集中展示、主管部门实地考评等工作,授予上窑镇上窑村等24个村为“首届区级文明村”荣誉称号,洛河王庄村荣获安徽省文明村镇,推荐九龙岗镇、洛河镇参加淮南市第九届文明乡镇评选活动,王庄村、洛河村等6个村参与淮南市第八届文明村评选活动。

四、治理有效(总分11分,自评得分11分)

(二十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抓好集中轮训,强化待遇保障,为全区248名村干部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全医疗保险补助制度,为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政策,切实解决后顾之忧;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区领导班子党员负责同志“包乡走村入户”制度,每位班子成员包保2-3个村,利用一周时间深入走访调研,摸排存在问题,提出4个软弱涣散村整顿对象,健全一村一策,深挖问题根源,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整治,9月底前已全面完成整顿。

(二十二)农村社区和乡村治理试点建设:目前全区61个城乡社区均建成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按照《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5〕52号)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区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完善社区协商委员会工作制度,夯实社区协商平台,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

(二十三)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持续开展村级三资状况集中排查,及时收回被长期占用的集体资产、资源15处,通过重新发包新增收入70万元。指导沿高塘湖15个村成立劳务服务公司,承接高塘湖生态净水渔业服务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10个。严格落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考评奖惩办法(试行)》,对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30万元的河沿、陈庄两村,村干部月生活补贴增加1000、600元。截至目前,我区26个薄弱村已全面完成消薄任务,河沿村、陈庄村、胡拐村、安塘村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50万元以上。

(二十四)平安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平安大通建设,区、乡镇、村三级综治中心、矛盾调处中心全面建成。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和雪亮工程建设,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力以赴开展双提升工作,2次省民意调查结果,我区群众安全感分别居全省第一和全市第一。扎实开展六清专项行动和七大攻坚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明显。

五、生活富裕(总分20分,自评得分20分)

(二十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70元,同比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10元,同比增长6.7%。

(二十六)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10公里、县乡公路大中修工程7.1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10.449公里。

(二十七)农村饮水安全: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今年年初完成2019-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孔店乡最后未通水8个村和未完善的4个村及蔡城塘渔场合计5752户,23681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全区农村饮水全覆盖;实施大通区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城乡一体化工程,完成毛郢、舜南、刘庄等村自来水并网和费郢等村自来水延伸工程。

(二十八)农村教育发展:发放学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5.88万元,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园奖补10.2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补助12.7875万元,拨付公用经费730.9万元;为195名大学生办理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任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2%。建设完成8所智慧校园并实现与省平台互联互通,其中6所为乡村智慧学校;印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通过均衡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推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完成9所公办幼儿园新建和改造,其中8所为农村公办幼儿园,已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开展“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制定《大通区“县管校聘”工作实施方案》,城市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为60.9%,农村占比为57.7%。2020年我区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值达10.4年。2020年,支教、交流教师(含幼儿园)62名,其中校长9名,教师53名。

(二十九)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我区有区级养老服务中心1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4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15个,实现了三级中心建设全覆盖;推进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完成了曹店村、洪圩村、吴大郢村、河沿村、夏农村、夏菜村养老服务站挂牌工作。

(三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乡镇卫生院4所,村卫生室46所,建成率100%;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符合标准化建设,无医疗服务空白点,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智医助理”已全覆盖,全区“智医助理”项目已验收完成,正式投入使用。

(三十一)农村基本医疗保障:2020年度新农合参保82003人,完成任务数的98.48%。大通区共资助困难群众参保5959人,其中资助农村五保、低保、孤儿参合4110人,城镇低保577人,城市三无54人,建卡贫困人口参合1218人,(其中194人是14、15年脱贫),共计资助102.75万元。手工农村共医疗救助179人次,救助资金、71.957724万元;贫困人口10%医疗救助共救助1373人次,救助资金160.096522万元;健康脱贫351共兜底674人次,救助资金38.405332万元。

六、农村改革(总分8分,自评得分8分)

(三十二)农村宅基地改革:加快推进我区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力精准扶贫,制定《大通区房地一体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制度,形成覆盖城乡房地产一体的不动产登记体系,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监管水平。

(三十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为注册成立的48个行政村(居)颁发证书。全区3.329万农户、11.37万人参与股权改革,共颁发股权证书33292本,完成48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在银行开立账户。

(三十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培训:目前全区共拥有国家级示范基地2个,省级示范区4个、市级示范区12个,市级龙头企业16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我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2020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183家,新增11家;家庭农场累计110家,新增9家。

七、保障措施(总分5分,自评得分5分)

(三十五)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高塘湖水环境治理和乡村振兴两个项目成功获批省级非标专项债16.6亿元,启动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治理、农田水利产业振兴等4大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建设。

(三十六)乡村发展用地保障:在206国道以东种植万亩水稻、小麦种植片;在稳定做好粮食生产工作同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步伐,做大做强草莓种植业,扩大河沿、柿园等村草莓基地规模,增加东河、欢灯等村草莓连片种植面积,力争全乡草莓种植面积达突破15000亩,以特色农业发展为产业调整重点,加大草莓育秧生产,为扩大草莓种植规模打下良好基础,引导鼓励发展龙虾养殖,新建大郢、柿元等村养殖基地1100余亩,为乡村农业产业及农业设施用地提供有力保障。

八、工作推进(总分6分,自评得分6分)

(三十七)组织领导:扎实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中共大通区委 大通区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

(三十八)工作落实:制定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方案》,推动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科学合理设置指标,注重工作实绩,按照简便易行原则,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对照202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村改革、保障措施、工作推进8个方面38项指标自评,总分100分,自评得分100分。

 

中共淮南市大通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月27日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