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
发布日期:2023-11-15 16:21
来源:大通区文旅局
【概况】 2022年,大通区文旅局以繁荣公共文化、打造文旅融合为重点,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广电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大通区文化和旅游事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建设美好大通贡献文旅力量。
【文化民生工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区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重点开展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公益性群众文化演出、公益性展览展示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培训基层文化队伍,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和推广。全年,区文化馆、图书馆,各乡镇文化站开展文艺演出24场次,开展培训讲座51场次,下村活动2场次、民俗活动8次,服务达数万人次。继续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送戏进万村活动,全年放映各类电影508场次,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64场次,观众3万余人次。农家书屋全覆盖,2022年42个农家书屋图书更新2000余册,以农家书屋为活动平台,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留守儿童读书、留守妇女看书读报、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9场次。
【文化艺术活动】 结合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开展文化活动。“薪火传承”--大通区迎新春书法临创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大通区2022年“迎国庆”文化志愿者进基层文艺巡回演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大通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文化惠民演出进基层文艺活动;大通区开展“喜迎二十大书香润社区”读书月活动;“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大通区文旅局开展文物保护科普日宣传活动;用传统戏曲文化为童年浸染中国色,大通区开展戏曲进校园文化活动。
【文旅项目】通过市、区两级招商引资落户孔店乡河沿村的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项目,投资8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各类短视频在抖音、微信等媒体上播放超150万次,带动周边草莓销售和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十百千”和“双微”行动,成功申报2021年、2022年乡村旅游扶贫资金20万元,其中河沿村成功入选2022年安徽省百佳乡村旅游示范点。上窑镇上窑村、孔店乡河沿村被省文旅厅评为2022年度“精品主题村”。强化文物保护,联合属地乡镇、街道、消防等部门,定期开展文物建筑安全巡查工作。配合市文物局开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配合实施九龙岗民国建筑群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天字号四号宅维修工程。2022年全区未发生文物保护单位安全事故。深挖“非遗”资源,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人申报、审核,全区现有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全力扶持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做好招商引资的服务工作,提供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星级农家乐发展,结合红色旅游线路,很好地推动文旅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文化旅游市场管理】严格履行职责,对文化旅游市场实施动态监管,严把文化娱乐经营场所审批关。联合市文化执法大队实施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健全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动态管理机制,规范文化经营场所的经营行为。针对存在长期不开展经营活动、场所已改变经营项目、无相应的设施设备等情况的文娱场所,依法依规注销其《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2022年已注销15家网吧并公示。开展专项整治。会同宣传、公安、市场监管、教育、消防、城管等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扫黄打非、扫黑除恶、非法地面接收设施、养老诈骗、校园周边整治等专项行动18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文化艺术活动】 结合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开展文化活动。“薪火传承”--大通区迎新春书法临创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大通区2022年“迎国庆”文化志愿者进基层文艺巡回演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大通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文化惠民演出进基层文艺活动;大通区开展“喜迎二十大书香润社区”读书月活动;“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大通区文旅局开展文物保护科普日宣传活动;用传统戏曲文化为童年浸染中国色,大通区开展戏曲进校园文化活动。
【文旅项目】通过市、区两级招商引资落户孔店乡河沿村的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项目,投资8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各类短视频在抖音、微信等媒体上播放超150万次,带动周边草莓销售和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十百千”和“双微”行动,成功申报2021年、2022年乡村旅游扶贫资金20万元,其中河沿村成功入选2022年安徽省百佳乡村旅游示范点。上窑镇上窑村、孔店乡河沿村被省文旅厅评为2022年度“精品主题村”。强化文物保护,联合属地乡镇、街道、消防等部门,定期开展文物建筑安全巡查工作。配合市文物局开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配合实施九龙岗民国建筑群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天字号四号宅维修工程。2022年全区未发生文物保护单位安全事故。深挖“非遗”资源,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人申报、审核,全区现有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全力扶持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做好招商引资的服务工作,提供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星级农家乐发展,结合红色旅游线路,很好地推动文旅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文化旅游市场管理】严格履行职责,对文化旅游市场实施动态监管,严把文化娱乐经营场所审批关。联合市文化执法大队实施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健全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动态管理机制,规范文化经营场所的经营行为。针对存在长期不开展经营活动、场所已改变经营项目、无相应的设施设备等情况的文娱场所,依法依规注销其《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2022年已注销15家网吧并公示。开展专项整治。会同宣传、公安、市场监管、教育、消防、城管等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扫黄打非、扫黑除恶、非法地面接收设施、养老诈骗、校园周边整治等专项行动18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文化设施建设】为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品位,积极开展“15分钟阅读圈”工作,充分利用大通区文化馆的场地,建成投用首个“城市书房”,总投资20万元,馆舍建筑120平方米,图书5000余册,功能设施完善,极大地满足了流动人群的阅读需求,获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称赞。应急广播体系全面建成。按照省、市有关建设标准,已全面完成应急广播建设,实现与省、市应急广播平台互联互通。大通区应急广播建设项目终端数为550套(后修改为520套),截至目前,全区42个村、16个社区终端在线数在线率95%左右。很好地服务疫情防控、灾害预警、青少年防溺水和养老诈骗宣传等公共突发事件。
【发展旅游业】选出一批大通区特色美食和旅游产品,打响美食名片,助推文旅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推进大通“十景”选树工作,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积极推介乡村旅游1日游精品线路。推出“风景道”1条,即环高塘湖六十里观光走廊,起点为上窑森林公园,经高塘湖、206国道、洞山东路、九龙大道,至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加大景区景点建设力度。大通区2个A级景区完成视频接入,实行旅游预约制度,实现应约尽约。即上窑国家森林公园(AAAA级)、万人坑教育馆(AAA级)。四星级农家乐有2家,即胡胡家生态园、瓦埠湖度假村。新晋网红打卡点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大通区乡村旅游年接待约96.6万人次,乡村旅游年收入约368万元。
【发展旅游业】选出一批大通区特色美食和旅游产品,打响美食名片,助推文旅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推进大通“十景”选树工作,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积极推介乡村旅游1日游精品线路。推出“风景道”1条,即环高塘湖六十里观光走廊,起点为上窑森林公园,经高塘湖、206国道、洞山东路、九龙大道,至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加大景区景点建设力度。大通区2个A级景区完成视频接入,实行旅游预约制度,实现应约尽约。即上窑国家森林公园(AAAA级)、万人坑教育馆(AAA级)。四星级农家乐有2家,即胡胡家生态园、瓦埠湖度假村。新晋网红打卡点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大通区乡村旅游年接待约96.6万人次,乡村旅游年收入约3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