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貌
地 理 位 置
大通区位于淮南市区东部,舜耕山北麓,淮河南岸。东与定远、凤阳、怀远交界,南与长丰毗邻,西与田家庵区接壤,北与潘集区隔淮河相望。在地理上处于东经116°21′21″—117°11′59″与北纬32°32′45″—33°0′24″。206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引线淮南连接线、合蚌高速、淮南铁路、合淮蚌高速穿境而过。辖3个镇、1个乡、1个国有农场。
地 形 地 貌
大通区位于舜耕山北麓,淮河南岸,形成南高北低的倾斜地貌。地形由丘陵、河流、低山、湖泊、河湾构成。分为丘陵和平原两大地貌。上窑群山最高峰是朱家大山,海拔212米,海拔200米以上的还有光山、东历山、独山、大北山、洞山、魏家大山、鹰咀山、老鸽山等9座山丘。境内多山,绵延40余里,有山头39座。
水 文 气 候
大通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夏季易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炎热多雨。平均气温16.3℃,与历年基本持平。春季(3月—5月)平均气温16.5℃,夏季(6与—8月)平均气温27℃,秋季(9月—11月)平均气温17.8℃,3个季节均较历年同季正常,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气温5.6℃,较历年冬季显著偏高1.5℃。年高温日数(≥35℃)16天,较历年偏多2天。年极端最高气温38.6℃;年极端最低气温-5.3℃。初霜出现在11月19日,终霜出现在2月24日。
2022年,全区平均气温16.7℃,较常年(1991-2020年,下同)基本持平。年降水量866.8毫米,较常年偏少1.2成。6月23日入梅,较常年(6月21日)偏晚2天;7月11日出梅,与常年(7月12日)接近;梅雨期18天,偏短3天;全区平均梅雨量151.5毫米,偏少36%。日照时数1985.8小时,较常年持平。全年主要灾害性天气有高温、干旱、大风、暴雨、寒潮、雾等。
气温 年平均气温16.7℃,较常年(16.5℃)偏高0.2℃,基本持平。3月异常偏高2.4℃,6月、8月、11月显著偏高1.8℃、1.5℃、1.7℃,12月异常偏低2.3℃,2月显著偏低1.6℃,5月、10月偏低1.1℃、1.4℃,其余月份正常。
春季 (3一5月,下同)平均气温17.2℃,夏季(6-8月,下同)平均气温28.6℃,秋季(9-11月,下同)平均气温17.7℃,2021-2022年冬季(2021年12月一2022年2月,下同)平均气温3.5℃。春季较常年同期偏高0.7℃,夏季较常年同期偏高1.2℃,秋季持平,冬季较常年同期偏高1℃。年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下同)40天,较常年偏多22天。年极端最高气温38.8℃,出现在8月12日和1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7.4℃,出现在12月18日。
降水 年降水量866.8毫米,较常年(984毫米)偏少1.2成。3月降水量显著偏多1.8倍,10月显著偏多57.2%,1月偏多31.4%,5月、9月、12月异常偏少89.0%、97.9%、94.4%,4月显著偏少58.4%,2月、8月偏少33.5%、48.2%,其余月份正常。春季降水量197.9毫米,夏季降水量454.8毫米,秋季降水量137.1毫米,冬季降水量77毫米,秋冬季较常年同期偏少25.3%、26.2%,其余季节正常。年降水日数80天(降水量≥0.1毫米),暴雨日数4天(日降水量≥50毫米,下同)。全年1月、2月和12月出现降雪天气,年雪日数18天,全年积雪日数4天,分别为2月7日、8日、17日和18日。江淮之间6月23日入梅,较常年(6月21日)偏晚2天;7月11日出梅,与常年(7月12日)接近;梅雨期18天,偏短3天;全区平均梅雨量151.5毫米,偏少36%。
日照 年日照时数为1985.8小时,较常年(1963.9小时)略偏多。年日照百分率为45%,日照充足天数(年日照百分率〉60%)155天,日照不足天数(年日照百分率<20%)12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