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传统文化 提升教育矫治成效——大通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学习俗,品端午”民俗教育

发布时间:2020-06-26 16:22 点击数: 来源:大通区司法局
【字体: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为丰富社区矫正教育内容,加强社区矫正对象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社区矫正对象文化层次和精神素养,大通区司法局大通司法所致力于多元化学习方式与内容,以提升教育矫治质量与效果,近日,开展了以“学习俗、品端午”为主题的端午民俗教育。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有赛龙舟、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喝雄黄酒、吃咸鸭蛋等几种形式,每种习俗在各地有多样化的寓意和多种表现形式。就拿粽子来说,南方人爱吃咸的,如嘉兴的肉粽、广州地区的蛋黄肉松粽;北方人偏爱传统的蜜枣红豆馅。早年还流行给孩子佩戴香囊,里面是一些驱虫辟邪的药草,承载了父母对儿女满满的祝福与期盼。”所长石莉莉回忆道。个别年龄较大的社区矫正对象也分享了自己小时候庆祝端午节的活动“小时候吃的没有现在那么好,但是节日氛围比现在浓厚,一群小伙伴撞鸭蛋、钓龙虾别有一种风味”。社区矫正对象纷纷热烈讨论,气氛沉浸于对端午传统节日文化的回忆和感怀中。

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祗敬感德神祖的人文精神,以及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俗教育不仅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更是让他们认准自己的“根”,找准自己的定位。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矫治教育环境,充分实现社区矫正“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