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6-27 10:31信息来源:大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卫健委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要求,现区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人口计划生育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1、近三年,我区婴儿死亡率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低于国家平均指标。我区妇女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97.7%,妇女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76.4%,均达到国家平均指标要求。2019年区健康素养知晓率已达23.78%2021年,我区再次被国家抽中为省级监测点,目前入户调查工作已结束

2、我区七普常住人口约为11.68万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91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约3.35人,达到2.8人的任务目标值。拥有注册护士450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3.85人,达到2.9人的任务目标值。

3、2021年我区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55个,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我区只有1家托育服务机构(淮南市港深童心幼儿园),已在托育系统进行备案。

4、根据医保局提供数据,今年跨省就医7413人,全年住院112921人,跨省就医比例6%。

5、大通区购买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2021年1月至11月医疗支出总费用为15872.86万元,其中个人自费5738.27万元,个人支出占比为36.15%。

6、我区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乡镇卫生院均已建成中医馆。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配备中医师,能够提供六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四类以上中医药服务。

7、全区25家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占比超过40%。大通街道站后社区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全区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2家,其中乡(镇)卫生院4家、村卫生室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1家,另有疾控中心1家、妇幼保健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2021年,我区各乡镇卫生院通过事业单位招聘了9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区防疫站招聘1名医学检验人员。下一步我区将积极招聘专业人才,通过事业单位招聘等多个渠道,引进公卫方面人才,充实基层力量。

2、为组建专业队伍,提高全区卫生应急防控能力,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卫健委组织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辖区第三人民医院相关人员开展新冠肺炎新版防控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消杀及采样、检测等专业技术培训共培训采样人员23人,检测人员6个。

3、我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利用抗疫国债资金,投入140万元快速建立起核酸检测实验室(PCR),使得我区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投入310万元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维修改造基础设施,修补屋顶漏水、墙面粉刷、科室改造等。同时投入198万元新建或维修42座村卫生室,其中新建上窑镇马庙村卫生室。同时新建或维修卫生室厕所42座。投入约722万元为全区卫生医疗机构配备医疗设备、办公设备。

4、我区48名乡村医生参加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组织的培训,累积培训时间达到2周;4名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助理)医生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脱产进修1个月大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1人到医联体医院新康医院进修3个月均已完成2021年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能力培训计划。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1、认真落实外防输入各项措施。入境来(回)皖人员,严格落实全流程闭环管理。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与香港、澳门有口岸相连的除外)来(回)皖人员,全部查验了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接触入境物品、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以及集中隔离场所等的高风险岗位人员,落实各项防控要求。淮南东站设立了核酸检测点,及时对省外来淮人员落实核酸检测措施。开展模拟应急演练,全面检验各项应急准备和处置流程运行情况。对进口冷链食品入库统一消杀、统一检测。2021年,我区共采集市场冷链相关样本1585份,其中从业人员420人份,环境524份,冷冻食品641份;医护人员样本8149人份;密接、次密接样本560人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我区建立包保网格体系,按照行政区划设立5个乡镇、街道级网格,57个村、社区级网格,285个村民组、小区级网格,切实以精细的网格化管理推进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

3、我区通过协查函、乡镇摸排、人员主动上报、大数据排查等多种方式同步开展各类风险人员排查。排查数据通过各渠道及时推送至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确保第一时间采取相关管控措施。2021年我区共摸排密接者4人、次密接者108人、重点区域驻留人员32人(包括时空伴随者4人)。相关人员均已按要求开展核酸检测、落实隔离管控措施。

4、截至12月31日,全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7527剂次,疫苗接种总人数达138961人,其中完成全程接种138412人。加强免疫累计接种10195人。12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任务完成率为94%,全程接种任务完成率为117.82%。3-11岁儿童疫苗累计接种29312剂次。

5、根据省市要求,我区86个采样点2家第三方公司签订了大规模核酸检测协议确保能够及时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同各乡镇、街道已建成使用和储备隔离点共计8个,共有248个房间。各隔离点均符合相关设置要求。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这两年相关工作有很大提升,但仍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我们采取坚决有力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亟待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直被视为公共卫生的守门人,承担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在防范重大疫情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定位还不够清晰,仅作为技术指导机构,没有发布疫情数据和部署防控措施等行政权力,吹哨权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建设不充分,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激励机制等方面相对薄弱,造成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引才留才难。截至目前,疾控机构“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有待进一步落实。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有待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一人多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老龄化严重,很多工作人员对新的政策和业务工作掌握不够熟悉,不利于工作有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有限、环境较差、待遇不高,很难吸引优秀人才,也很难留住优秀人才。亟需通过多种方式,补充各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截至目前,我区各乡镇卫生院均没有配置专职公共卫生医师。

区一直未出现本土病例,一些地方和部分干部警惕性开始降低,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也不同程度存在。从工作落实来看,社区(村)的第一道防线有所削弱,预检分诊的哨点作用发挥不足,重点场所落实测温、扫码、戴口罩等常态化措施还不到位。从社会层面来看,群众自我保护防护意识与疫情蔓延期间相比明显下降。群防群控的氛围存在一定程度的前紧后松现象。

、下步工作安排

(一)继续稳定基层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多渠道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编人数。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室设置,配备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公共卫生工作,突出村级卫生室公共卫生哨点作用

(二)继续强化基层卫生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采取新改扩建等形式,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基层卫生应急业务用房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大基层医疗设备配置,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改善基层卫生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模式转型,全面推广互联网+签约服务,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三)继续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强化疾控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统筹、协调、谋划和管理职能,形成具有技术管理为基础和业务管理相协同的新型体制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实施疾控网底工程建设,强化以疾控为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干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合理构建统一质控、资源联动、信息共享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各项措施。明确四方责任,强化疫情防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快速反应机制、处置机制,坚持人物环境同监测,做到重点人员的核酸应检尽检,其他人员的愿检尽检。严格落实隔离管控制度,加强隔离场所管理,及早发现感染者和危险因素,阻断疫情传播。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做好本行业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监督管理。

加强培训演练,规范操作流程进一步开展各项培训演练落实到各级各类人群,规范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各项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有序、安全、规范开展。一是查找问题和不足,及时完善整改,全面提高疫情防控能力。二是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流程,落实网格化管理。三是充分做好人员、设备、车辆、物资、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加强业务培训,完善物资储备,尽早安排,夯实防控工作基础。

(六)加强统筹协调,严肃督查督导一是加强部门联动,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需要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协同,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安排,多部门形成合力,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相关部门制度健全、预案完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技术等各方面准备到位。三是坚持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点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实,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